何壮远 发表于 2024-5-9 16:45

桂花镇龙头村关于乡村振兴之资源探索与民宿文创思路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作者   高一本

彭州市桂花镇龙头村位于桂花镇东北部,是一溪一沟两坝的高、中、低丘陵与平坝结合地。该村位于龙门山脉第三阶梯上,是丘陵和成都平原交接的过渡带。村党群服务中心距桂花镇政府1.5公里,彭州市22公里,都江堰市20公里,东与丹景山镇双松村紧邻,土溪河由北到南,横穿两村,形成一衣带水,隔河相眺的格局;南与丽春镇接壤;西与桂花社区相邻;北与石门村相倚,属石门村的出山要道;并紧靠莲花湖闸门处西岸,与磁峰社区毗邻。

桂花镇龙头村在2020年6月,由原桂花镇的高峰村、贤仁村、仁和村、龙头村合并而来。合村后,全村幅员面积11.5平方公里,辖14个村民小组,1040户人家,2707人,其中党员94人。全村境内东北高,西南低,呈西北~东南走向。村界跨东经103°46'-103°05',北纬30°58'-31°05',最低海拔仁和地区680米,最高海拔老鹰山的云家坡1014米,高低落差达334米。境内以高山浅丘为主,生态资源十分丰富,森林覆盖率达80%以上。土溪河从北往南,直穿村北东边沿,汇流于丽春镇土溪村畔的蒲阳河,经青白江流归沱江。磁桂公路依河蜿蜒,西北与蒲新路连接,东南越观音桥与川西旅游环线彭灌公路相接,并南通天桂公路。

合村后的桂花镇龙头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因山、水、坝的巧妙组合,形成一个天然的山、水、坝立体公园。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,地处莲花湖下游,土溪河穿峡越谷,形成四季如春的温润气候。年降雨量850毫米,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。村域内竹木蓊郁,中漕沟,李家沟小溪,汇流于土溪河,形成一幅山环水抱,清泉淙淙,山峦起伏,百鸟鸣翠,曲径通幽,丹溪漏日,翠黛涌潮,秀色可餐的天然画卷。龙头村生态葳蕤,越观音桥经仁和地区,清风微拂,身心惬意。一进闲人坝,万山攒动,翠涌眼帘,千山万壑,龙飞凤舞,生机盎然,沁人心脾。

一、龙头村与古蜀国的关系

龙头村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之一,史学家任乃强先生在《四川上古史新探》中载:“白沙,紫坪,与灌县城东的蒲阳白果、向峨、宽河坝木瓜园等,高丘河源的耕地与虹口区皆当属于湔山范围鱼凫氏开辟之地。”土溪河龙头村段流域皆包括合并村前的高峰村、贤仁村、仁和村,皆属湔山前段,当属鱼凫氏开辟之地范围。仁和村后山的老鹰山和云家坡与莲花湖湖畔的木瓜园系同一山,其河源耕地也当属鱼凫王农耕范围。由此可见,合村并镇前的此三个村皆属古蜀鱼凫王的领地了。《华阳国志》,载:“鱼凫田于湔山,忽得仙道,蜀人思之为立祠。”三个村均处湔山延脉的前沿,说是鱼凫领地,应是正确的。鱼凫王之后的蜀族之王杜宇,《华阳国志》有载:“后有王曰杜宇,教民务农,一号杜主。时朱提有梁氏女利,游江源。宇悦之,纳以为妃。移治郫邑,或居瞿上。七国称王,杜宇称帝,号曰望帝。自以功德高诸王,乃以褒斜为前门,熊耳灵光为后户,玉垒、峨眉为城郭,江、潜、绵、洛为池泽,以汶山为畜牧,南中为园苑。”此处的“郫邑”即磁峰一带(见《彭县志》与任乃强先生《四川上古史新探》)。“南中为园苑”,即龙门山与成都平原的交界处(当时成都平原还是沮洳之地),龙头村恰处此地段。龙头村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当属无疑。鱼凫杜宇在磁峰的皇城山建都立国,生存繁衍数百年后,顺土溪河经石门村、高峰村、贤仁村、仁和村,到了成都平原,一支沿土溪河西岸到了原灌县的蒲阳乡。任乃强先生在《四川上古史新探》中说,“郫邑别立蒲泽氏时之新邑”可见是鱼凫王另立的一个开辟地。另一支陡溜子与磁峰山到原关口的一支汇合,经湔江鸭子河到了三星堆。


龙头村是大禹治水的范围,夏初黄帝后代大禹在治理黄河的同时,也率领民众前来治理过洪水泛滥的岷江水系和湔江水系,虽是传说,但在龙头村的禹王庙碑记就能说明,而且桂花民众年逢天旱时,由当事人承头,每家出份子钱,请道士做道场,到禹王庙求雨,并形成民间传统乡会“禹王会”。禹王会时,抬着禹王神像巡游,或请戏班子唱戏,或请灯队耍水龙,以达到降雨解旱的目的。

二、龙头村历史文化资源与掌故传说

(一)甘泉寺

三国时期,张松献地图于刘备后,甘夫人欲到川西一带游览,张松听说后便带她到自己的家乡游览。翻过陡溜子后,甘夫人因口渴需喝水解渴,张松便带她到一寺前的泉水井中取水。随从取水让甘夫人喝了后,顿感浑身轻松,惬意十分,口渴顿消,甘甜回味,便把此井水取名“甘泉水”,把此寺庙取名甘泉寺。现此庙已毁,建成“甘泉小区”。此井尚存,怕被污染,用水泥板盖住。此井后来用石砌成,直径1米多,深4米多,常被小区村民取水饮用。

(二)插旗山

张献忠剿四川时在今贤仁坝山上插旗为号,以示占领此地,飚昌威武。与此同时,架土台炮向山里轰击,以征服山里民众。谁知山里人毫无畏惧,并组织民众,死守在乌龟山一带,使张献忠无法进军,并遭地方武装袭击,使其败退贤仁坝外,撤军成都。

(三)杀人坝与无忧桥

张献忠部到贤仁坝后,滥杀无辜,霎时,血流成河,尸骨成山,故百姓称其为“杀人坝”。此凶暴残忍的兽行遭到地方武装与广大民众的顽强抵抗,杀死了他的许多兵将,使其败退。民众和地方武装因张献忠滥杀无辜,激起心中的怒火,将所杀兵将割其舌头,高挂树梢,警示张献忠部,不能再烧杀抢掠。后来,人们把“杀人坝”又称作“舌人坝”。张献忠部败退后,人们为纪念“杀人坝”的平安无忧,专门设立一碑,并名“无忧碑”。现碑尚存,后人立在无忧桥头。据贤仁坝79岁老人何刚建说,他曾看过这个碑的碑文,上面凿字为:“舌人坝,无忧桥”。“杀人坝”是一个风水宝地,后山先后葬了罗翰林祖坟和蔡汉林的祖坟,曾名“双贤村”后改名为“贤仁坝”,名传至今。无忧桥自张献忠败退后,人们安居乐业,无忧无虑。“无忧桥”横跨李家沟上,因从李家沟出来,一沟横阻,致使行人不便,于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人集资修建,解决了山洪带来的不便和日常交通带来的不便,使人们无忧无虑。故后人称“无忧桥”。

(四)锁龙桥

锁龙桥位于龙头村范家山下。相传,范家山是一个出皇帝的风水宝地,被人偷葬了。官家获知消息后来查坟毁坟时,始终没有找到所葬墓地,因此在山前沟上设一锁龙桥,以破坏其风水,致使龙气湮灭,不能出皇帝。

(五)草寇王的传说

据说龙头村有两座山头,一座称豹子山头,一座称龙头。龙头处有一家人,设一喝茶处。行人常常到此休息,喝茶时主人都要丢几节草芥在茶碗中,让其慢慢喝,避免烫着。这天来了一位老道,深领其大德,便给主人讲,如果他家的老人死了,就葬在屋后龙头山处,定会大发。老人死后,叫他到磁峰的高峰寺去找他,他一定帮忙给他安葬好老人。不久,主人的老人果然急疾而亡,他就前往高峰寺找老道。老道安葬其老人后,不久夫人就生了一个眼大眉粗、四方盘脸的男娃儿。他去向老道问这娃儿的未来前程时,老道胡须一拈,片刻才说道:“此命非凡,就看你受不受得起。你要叮咛你的夫人,此娃儿不到120天不能见天,见生人,否则此命难保。”主人回来后把这话带给夫人,夫人铭记在心。谁知夫人在月房中待久了,总想出来见见天,透透新鲜空气。那天她刚出房门娃儿就大哭,于是她抱着他到了院坝边喂奶边祈祷:“实在对不起呀,老天爷,我们母子闷得慌,只想出来透透气啊!”她这一透气不打紧,被当朝观天师看见了天象,说是四川西部有个龙头村,要出一位草寇皇,会引起天下大乱。皇上一听立即派兵至龙头村,冲进家门,将这不满两月的男婴活活杀死了。这家人见状,才悟知老道说的话。没办法,只怪自己命小受不起,只得认栽算了。

(六)高峰村

高峰村与磁峰高峰寺有密切联系。高峰寺也叫高峰山,海拔1476米,属磁峰第二高山。高峰山原没有庙子,只是一个像“金”字顶的尖高山峰。很久以前出生于现龙头村高峰地区的一位行善积德之人,因爱好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与张道陵的《想尔注》,并痴迷若狂。一晚,忽梦老子与他托梦,说如果他想成为真正的道家传人,就叫他脱离红尘,到磁峰的第二高山上建一座寺庙,不断念经修道,后来一定会成为正果。他醒来后果然到了磁峰的第二高山。他一看,此山巍峨兀立,左右青山如游龙般相拥相抱,蟠江河和土溪河汇聚瓷屏山,蜿蜒盘旋,九曲十八弯地向东南流去。好一个风水宝地!于是他静下心来,四处化缘,集资建成了三重大殿的庙宇。因处于磁峰第二高山上,既能提高自己的道学境界,又能达到自己修炼成正果的目的,于是便将此庙取名为“高峰寺”,自称高峰道人。因他源自合村前的高峰村,所以后来的村名就叫高峰村了。

(七)韦陀湾

韦陀湾位于贤仁坝东侧的土溪河岸边。韦陀湾原称围沱湾,因土溪河形似玉带,围一圈后往西边流去。据传,张献忠部剿杀贤仁坝民众时,惨不忍睹。大发善心的弥勒大佛,便叫侍卫韦陀组织民众,抵抗张献忠部。张献忠败退后,人们为了感谢韦陀菩萨的恩德,便把原来的围陀湾改称成“韦陀湾”了。

(八)桂花场与皮家街

桂花场的前身为皮家街。皮家街位于现在龙头村贤仁坝东北的水口寺处,据《桂花方志》记载:“公元265年晋时隶属彭山(现为金城山),420年时属归化,557年北周时属九陇,960年宋时属永昌,宋徽宗改设崇陵县,皮家街一直属崇陵县至明末。”又载:“由皮家街过土溪河下游的五里远的李家埝,岸上有株数百年的桂花树,树干特别粗,入秋以后,十里飘香,过往行人商旅均愿绕道皮家街涉水过河,于此乘凉歇脚。明末,酒坊、药店等小商小贩也陆续迁于树侧开业。清康熙初年,桂花场建成废皮家街”。究皮家街的来源,早先应属古蜀王鱼凫、杜宇的辖地,准确地说,它是古蜀人经土溪河到成都平原的第3个定居点。第1个居住点是在磁峰原滴水村蒋家大坪,第2个居住点是在原磁峰皇城村皇城山,第3个居住点即现在的贤仁坝一带。成都市地名学家李裕畴先生曾说,贤仁坝是古蜀人曾经居住的地方,应该为“先人坝”。按其推理,原磁峰庙坪村竹家街与贤仁坝皮家街应为古蜀人同建,因为两地都宽敞平坦,且山水相抱,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相似。皮家街的称谓据说是鱼凫、杜宇时期,狩猎蜀族在此,以卖皮货为主,杜宇王便称这个部落为皮民部落,后族裔便以此为姓,街名也就改为“皮家街”了。

(九)天生桥与观音桥

天生桥位于原高峰村境内中槽沟流入土溪河的入口处。很多年前,中槽沟流水湍急,一到洪水季节,常常淹死过往行人。观音菩萨在人间巡查善恶时,见此状,便起善心,以善度苍生,于是命中槽沟的山神与土地菩萨移动大石立矗沟心,方便行人。一天,一场暴雨过后,从沟上突然滚下一块巨石,当沟兀立,并伴有涉水踏步的小石,形成了一座天然的石桥。人们对此感到奇怪,便称其为天生桥。为了感谢观音菩萨的大恩大德和土地山神的功劳,人们在土溪河一带建立了观音庙,同时建立了观音桥,山神庙和土地庙,并年年祭拜。

(十)红色基因红军路和高筒车

1、红军路。位于贤仁坝李家沟,全长3公里。红军路是属于流落女红军李怀云带头捐资而建。李怀云是通江县人,参加红军后,随军北上,后随西路军参加祁连山等战役。悲壮的祁连山战役在马匪的疯狂追杀下,女子独立师仅剩200人,后来都被俘。在残忍的虐待中,少数女红军逃了出来,流落各地,李怀云、李怀珍、王洪应、何天才等就是其中之一。李怀云流落到桂花时,一直不忘红色信念,追逐红色梦想,时时都在为红色信念奋斗。解放后她先后担任过村农会主席、银行信贷员、大队畜牧场养殖场长等职。她们同甘苦,共患难,同命运,共呼吸,并结为姊妹。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,感恩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关怀,以教育后代永远不忘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,不忘牺牲的红军战士,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,她带头捐资修建了这条红军路,让人们不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记忆。

2、高筒车。高筒车是建在土溪河上用于灌溉的抽水农用工具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,高17米左右,直径10米左右。自古以来,土溪河沿岸的平坝区“天晴一把刀,下雨一团糟”,常是“洪水一来满河水,洪水一过现河底”,两岸稻田皆成“望天田”,一遇天旱,几乎颗粒无收。为了保证干旱年插秧季节有水源,人们靠架筒车、龙角车,用龙杆、戽斗抽舀河水,并级级上翻,保证稻秧满插。高筒车是诸多筒车中的一座,其抽上沟槽的水能满足两岸数百亩的农田用水,因其高大,故称高筒车。高筒车能给农耕百姓带来丰收和幸福,许多人每年到插秧季节前都要去祭拜祈祷,以保证自己有水淹田,插上秧苗,秋天有个好收成,这样就把高筒车神化了,远近百姓都来朝拜。这事传到四川临解放时的刘文辉、邓锡侯、潘文华三将军耳朵里,他们有时相约前来朝拜,有时个人坐滑杆带手下来朝拜,目的有两个:一是借高筒车为民谋幸福;二是借高筒车隐秘之地商议起义计划。解放后,高筒车虽然被毁,但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,它是一座神秘的高筒车,也是红色记忆筒车。

龙头村典故与民间传说颇多诸如:将军马鞍石、黄莲树沟、奓口石、代家祠、头道河竹建磁桂桥、茶园坡、木鱼山、磺蚂沱碑、泥鳅地、唤子树(菩提树、思维树)、碉堡山等,无一不展示龙头村悠久的历史文化,丰富的地域地情文化,秀色可餐的自然生态文化,富有传统故事的民间文化和轻吟浅唱的水文化等。旅游资源如此丰富的龙头村,如何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彭州市顶层设计的“龙门山·柒村民宿”发展呢?

三、龙头村未来发展的打算
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就是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,推动乡村人才振兴,推动乡村文化振兴,推动乡村生态振兴,推动乡村组织振兴。彭州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,顶层设计了“龙门山·柒村民宿”。柒村民宿它具有万种风情,用“民宿点亮乡村,艺术对话世界”的主题,去充分反映一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,透射一地旅游业的发展理念,以及促进百姓增收,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。

龙头村未合村前的高峰村是属于民宿柒村之一。合村后的龙头村,更应该以民宿柒村打造为主体发展理念,不负柒村民宿之称。柒村中石门村、蟠龙村、金城社区(原小石村),已经走在前面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,推动了乡村振兴和“立体山水、彭派之城”“百里画廊”的全域发展。龙头村位于柒村民宿的入口处,既是前哨又是窗户与大门,俗话说:“千斤龙门四两屋”,位于龙门山柒村民宿之龙门的龙头村应该固本引源,在充分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,也借他山之石,琢攻为玉。具体打算如下:

(一)、结合龙门山柒村民宿设计主题,建一风格迥异的接待中心。观音桥入口处的仁和片区内,建一个包括龙头村整个旅游内容的接待中心。中心内设置各种旅游资源的图文介绍,如旅游线路导游图,各景点文化展示,有关景点介绍的书籍(小册子)、摄影作品、书画作品、音乐作品、地域地情文化地标及简介,图书室、阅览室、餐饮、娱乐及住宿厅室、旅游商品展销室等。接待中心要修得高大、雄伟,吸引游人眼球;中心要有别于金城社区(原小石村)、蟠龙村、石门村的接待中心;要别具一格,富有地方特色和柒村民宿特色,使游人一睹为新,一游为快,参观了后就觉得必须要到后山旅游区去一游的探新求异心理。

(二)、结合龙门山柒村民宿设计主题,狠抓特色产业发展。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首要内容,根据龙头村现有农业农村产业来看,主要抓好以下产业:

1、地瓜产业。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,统一组织,统一规划,形成产业规模。采取入股式发展进行统一管理。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。建立种植、管理、营销机构,使产品在市场营销中有独特产品地位,如提取地瓜汁、酿造地瓜酒,提取地瓜乳,做成地瓜酱等。

2、大头菜产业与地瓜产业。要求同样,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,统一规划,统一管理,形成规模,形成产、供、销一条龙服务。大头菜要做成淡咸适度,形成鲜脆可口的精品菜肴,使食者不忘其味,使买者买了再买。其产品可做成块状,瓣状、片状、细丝等,以满足食者各种需求与口味。

3、竹编产业。利用本地慈竹,楠竹、精竹及各类百家竹,制作各种产品,如美编背蒌、提包、书架、背包、菜筐、笔筒、笔架、竹棍、扶手、各类飞禽走兽、各类水生动植物、生日礼包、竹笔、竹字、竹垫、竹椅、竹花、竹具、竹鞋架、竹菜架、竹人、竹景、竹剑、竹刀、竹鞘、竹弓、竹箭、凉席晒簟等等。总之,产品要有特色性和多面性,以满足男女老少和各种居家人群的需要。当然要在保护生态中适当取材,要成立专业合作社,要统一规划,统一管理,使其颇具地方特色性、地域文化性,以此吸引各类游客,同时为村民创收增资。产业发展要有文创意识,要有新意,要占领一定的市场,要产、供、销形成一条龙服务,以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和创意创新性。

(三)、结合“龙门山·柒村民宿”和“立体山水、彭派之城”“百里画廊”设计主题,狠抓人才的发掘和引进工作。

社会的发展人才是重要因素,没有人才的支撑,任何事情都会停滞不前,平平淡淡不说,甚至还会倒退以至衰落湮灭。人才的聚集主要靠两个方面,一是发现挖掘本地人才。如有志于上述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,回乡创业的大学生,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富商,退伍军人,专业技术人才等。这些人才的发掘,要靠村上广泛收集人才信息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并提供优惠政策,使之安心地为家乡服务。二是引进外地人才。各方面要靠网络或各类信息平台,通过各种渠道使其甘愿到龙头村来投资投项。另外主动找到上级领导部门和主管部门,请他们介绍推荐。值得一提的是,自身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, 如水、电、气、路、土地调整等,俗话说,“栽有梧桐树,自有凤凰来,绿水青山处,自有白鹭飞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(四)、结合“龙门山·柒村民宿”和“立体山水、彭派之城”“百里画廊”设计主题,以土溪河为轴心,以磁桂路为通衢,做好各类生态振兴工作。

联合石门村,从莲花湖闸门出水处开始,至锅匡岩上挖一条4公里长的漂流带。漂流器具以本地竹木为主,兼用皮筏或气筏。

联合石门村,接杨家坪小区绿道,至贤仁坝止,辟一条休闲散步、晨练晚游的土溪河生态长廊。长廊每隔200米处设一具有文化寓意的休息亭,嵌一联匾,做一碑记,载以地方特色文化。亭子采用竹木结构,屋面盖以桂花土陶厂生产的琉璃瓦,古色古香,古风古雅,使游人留步注目,流连忘返。每隔200米,可增添路灯,彻夜辉煌,真正体现“民宿点亮乡村”的内涵。锅匡岩下游至观音桥,打造5个梯级小水库,做成翻水坝,不影响排洪。小水库内自然鱼和放养鱼相结合,吸引垂钓者。梯级小水库岸边适当地做成三级垂钓台,方便垂钓者垂钓。磁桂路需要加宽与拓弯辟直,无论此项工程实施与否,但都要进行自然生态规划布局。现有资源主要是野生杂木和慈竹林盘,野生杂木进行形态修葺,公路两旁可栽以四季常开芬芳馥郁的花卉,形成花卉与森林相结合的自然山野公园。联合石门村共同打造蜀西竹海,锅框岩开始,逐步上溯,起点处做一生态文化地标,标明旅游景点。竹海内规划出观赏点位。点位处设一休息亭。亭上嵌楹联匾额,旁边设一碑记,注以民间传说故事或者历史典故。每个点位要辟一条小径,形成不走回头路的网络路径,达到曲径通幽的目的,形成川西林盘文化特色。

以磁桂路为通衢,从观音桥(游客接待中心)开始,沿衢领略山河风光,河道两旁,标竖前面已介绍过的文化地标,使游客有看的,有玩的,探索有文化内涵、可追觅景点奇观欣赏的景观,使他们不虚此行,满载而归。

(五)、结合“龙门山·柒村民宿”“立体山水、彭派之城”“百里画廊”设计主题,结合石门村景点,突出文化振兴亮点。从观音桥开始,沿河畔与磁桂路分别设立高筒车、无忧桥、韦沱湾、贤仁坝、乌龟包、锅框岩、天生桥、中槽沟、磁桂桥、黄莲树沟、马鞍石、天星石,老鹰山、断景土地、澜石窖、磨刀溪、遛马槽、一碗水、三身共一头石刻、大石(蜀)门、石观音、仙女洞、溶洞群等文化地标,以碑记概述景点的来龙去脉与民间故事,增强文化氛围,增强探索信心和好奇心理。

以红军路和高筒车为红色基因宣传点,标竖女红军住址的文化地标,介绍人文故事,宣扬秀美生态文化。同时连通猎枪会,岷江纵队和丰乐“五·九”起义的起义红色博物馆,经沂水到丰乐社区、桂花社区参观龙窑等各家陶瓷产业,使旅游者不走回头路。整个土溪河旅游山谷还要注意停车场与厕所的规划,解游人停车难和水火之急。

(六)、结合“龙门山·柒村民宿”“立体山水、彭派之城”“百里画廊”设计主题,注重现有民宿(农家乐)的提升与创新改造。龙头村现有民宿(农家乐)若溪乡情、锦绣丽岛(原高峰山庄)、荷源茗居、生态别苑、竹林别院、土溪河谷农场露营地等,尤其是若溪乡情在彭州市举办的“品质彭州,最美家园”系列评选活动中被评为“最美小区(院落)”(2018年12月),“龙门山民宿·优宿”(2019年6月29日),被成都市消费者协会评为创建放心舒心消费者示范单位(2019年)。鉴于此,龙头村所有民宿都应该从卫生条件,住宿条件,美味食品上创新创造,有待提升。特别是美味食品,应多选用本地特色菜,如地瓜系列,大头菜系列,竹笋系列、原生态鲜鱼、鲜虾等河鲜系列,野生菌系列,水磨豆花,豆腐系列,魔芋豆腐系列,老腊肉等。民宿要容高、中、低各种客人居住,宗旨是要达到游客来了再想来,来了不想走,长期度假休闲的目的。

民宿发展上,还可以把小区剩余房源统计起来,实行精心打造,以满足更多游人居住。

龙头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既是古蜀发源地之一,又是当代民宿点亮乡村的瑰宝之地,只要在党建引领下,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,大家同心同德,团结一致,全面贯彻落实彭州市“十四五规划”,践行新发展理念,努力为山水立体公园目标奋斗。按上述实施,龙头村必将以龙门山之龙头、柒村民宿之龙门、跃居龙门山龙头之首,能成为“龙门雪山下,七星耀湔江”的一颗璀璨乡村的旅游之星。

参考文献:
《四川上古史新探》任乃强著
《华阳国志》常璩著
《彭县志》
《彭县桂花乡志》
《磁峰乡志》
《丰乐公社志》   















袁沪邓 发表于 2024-5-11 11:57

故乡土溪河漂流未来可期!

袁沪邓 发表于 2024-5-11 12:02

拜见高师854

袁沪邓 发表于 2024-5-11 13:56

后启之秀故乡的云,振兴乡村看桂花镇有望可期!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桂花镇龙头村关于乡村振兴之资源探索与民宿文创思路